历史上对赵匡胤的评价如何?
时间:2021/01/09 14:59 | 分类:宋朝历史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宋太祖赵匡胤
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说也奇怪,各朝代创业之
主,虽凭 ... 力量夺取江山,只有赵匡胤是个职业军人。其他如汉高祖为亭长,唐高祖
和隋文帝是贵族,元太祖和清太祖是少数民族的领袖,明太祖是农民,他们的政治背景
在创立帝业时先声夺人。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以军功起家,即创立朝代之日,仍是现役的
高级将领,这与北宋之注重技术,企图在中国历史里打开出路,不因袭前朝作风的趋向
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从《宋史》的本纪里看到赵匡胤幸造船务、观制造战舰、观水矶、阅炮车
、视察练习水战、亲授医官黜其艺之不精者,前后不绝。他自己也武艺高强,骑马射箭
均是第一流能手,未做皇帝前曾以大将的身分亲自参加战斗,所以宋朝人也称之为“艺
祖”。
既作皇帝则他不能搬出智力德行均高人一筹的表现。可是赵匡胤不以抽象的观念笼
罩事务。他作圣贤之君的观念,能拿出来对真人实事发挥,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
说实话的一位。他要石守信等交出兵权,曾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
过欲各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好便田
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 ... ,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且与
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因为他的直爽,宋太祖不
用汉高祖和明太祖的伎俩去屠 ... 功臣。在统一期间被他征服的小朝廷的首长,也受优待
,无历朝的疑忌 ... 戮情事,据说他自己曾立有“誓约”不 ... 大臣及言事官,这一方面表
示他的宽怀,一方面也由于他的自信。
赵匡胤受母亲杜氏的吩咐,传位于弟赵光义(太宗),终其身没有因为继承问题而
在他左右产生各项阴谋。虽然这种纪录在赵光义一朝就不能保持,宋朝宫闱间的 ... 究
竟比各朝为少。这三百一十九年内(包括北宋及南宋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也
有太后主政的情事,但是未构成女患,宋朝也没有宦官专政的情形。
对个人作褒贬,不是本书的目的。况且宋太祖赵匡胤没有一般帝王的毒辣,也还不
是完人。他饮酒常醉,有一次他所乘马蹶坠地,他站起来就解佩刀刺马 ... 之。还有一次
他举行露天宴会的时候下雨,他就盛怒,弄得很多臣下惶竦,可见他也有粗蛮性格,他
也会冲动而有时不能掌握自己。只是赵宋一朝不以恐怖政治作为它帝业的基础,由来已
久。虽然这不能与赵匡胤的个人性格无关,却也仍是历史时势使然。在这三百多年里,
中国有了一定的国家之目标,朝廷成为一个带竞争性的机构。在这些条件之下,态势显
然,用不着多番矫揉造作,所以其朝政也较其他各代为开明。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奉后周周恭帝之命去讨伐契丹,兵次陈桥驿,距开封不及一
日的距离,被部下以黄袍加身推戴而为皇帝。这种情形,与西方罗马帝国的情形相似,
在中国的五代也已数见。即是后周本身,也是在这情形之下产生,恭帝郭宗川,则是一
个七岁的孩子,因之960年之政变创立北宋,没有遇到抵抗,在中国历史上也创立了
一种不经过流血而诞生一个主要的朝代之奇迹。
出征的军队既还回国都,宋太祖放弃了征伐契丹的计划,这计划也终身搁置。他到
晚年才重新展开开封与太原(北汉)轴心间的战事,也因对方的顽强抵抗而罢,他在位
十七年之中着重以 ... 力量,削平南方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在他有自觉中,完成了一
项“大历史”的任务:公元第二千年的上半期,中国南方的多数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有
了一段长时间大规模的斗争,双方都要作长远的准备。因为赵匡胤的长远打算,北宋没
有继五代而为第六个短朝代。但是赵匡胤并没有完全忘记北方的顽敌。他曾对赵普说有
朝一日他要能恢复幽燕十六州,他就要在北方山地上古北口一带设防。这计划到四百年
后才由朱元璋指导下遂行。
赵匡胤所灭之国,有荆南(湖北)、湖南(即今日湖南)、蜀(四川和陕西一部)
、南汉(广东和广西)和南唐(江苏、江西及安徽之一部)。钱谬所掌握的吴越(浙江
及福建之一部)则仅纳贡,钱也和他约定“三年一朝”到开封来拜访他,但是其疆域仍
未入宋朝的统治,福建的厦门和汀漳也仍在化外,要待太宗朝北宋才能席卷长江以南。
赵匡胤完成他局部统一之后,曾派官员到各处度民田,但是未曾下令重新分配民间
的土地。他也着令“均赋税”,但是一般看来,他仍因袭五代的体制,只在局部的调整
,没有大规模的改组。他之没有征兵制,尤为各朝所仅见。他治下国家的力役,也尽量
避免征派于民间,而由“厢军”(详下)服行。宋朝创业之主用刑罚较前代温和,但是
对官吏的 ... 则不假情面。然则他也说到“奉禄薄鲜,未可责廉”。于是他对各级工作
人员一体加薪。宋朝的官俸也较其他各代为高。他所设国家储备军,中作封桩库。他曾
说:“俟满五百万缗,当向契丹赎燕蓟。”他又曾向左右说:“我以二十四绢购一契丹
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很少的中国君主,会这样坦率的
承认人的私利观,而且赵匡胤很明显的知道国家经济的力量庞大。他的积绢计划,曾
给第六个皇帝神宗赵琐一种启发的作用。约在一百年之后,神宗在库房上题自制诗:“
五季失图,俨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
志?”以上三十二字,以每字作一库的名号。三十二库积满后又成立二十库。但是其祖
先与曾孙都没有看出:经济力量固然可以翻变为 ... 力量,但是其中又有组织结构的各
项原则,并不仅是二百万匹绢,则可以敌对方十万的精兵。这题目关系整个宋朝的历史
,当在以下各节分析之。
宋朝号称中央集权。赵匡胤的作法,首重军制与财政。在军备 ... 所统制的为“
禁军”,诸州之镇兵曰“厢军”﹔各地方的防守则为“乡兵”。这办法也沿袭于五代之
“牙军”体制。中央经常向各州镇抽调其强壮兵卒,而将老弱淘汰。起先以“样兵”召
诸州选所部兵至阙下,以后则代以木梃,各州镇有照身材招募训练的责任,一到训练成
熟其后员就补入禁旅。禁军虽为中央军也按时派遣驻屯于各地,川流不息。财政方面各
地方的收入,同样的分为“上供”、“送使”、及“留州”三个部门。“使”为转运使
,其职责是将各地财物,输送于中央。在朝代草创时又在各阶段征服江南诸国时,这些
资源竭尽其力的输送于汴京,以致仓库盈溢。有如《宋史》“食货志”有云:“于是外
权始削,而利归公上”。北宋 ... 也因袭五代体制,以枢密院主 ... ,三司(盐铁、户
部、度支)管财政,彼此都是中央 ... 里最紧要的官署。又以文知州 ... ,并且打破了
唐末以来地方首长派遣县级官的习惯,重新整个的任命州县官,因之又要着重选举,是
以宋朝的考试制度,采取三年循环制,已确实正规化。
以上各种设施都有 ... 国家经济的趋势。宋朝在商业方面的收入,如茶樊盐酒超过
以前各代。 ... 又大量铸钱,货币之扩充,在太祖时已开始,以后叠增到年五百万贯的
数量,如是两年的铸钱数,就要超过四百年后朱明全朝代二百七十六年所铸之总和。如
此一来,宋朝的矿产也打破以前的纪录。北宋以开封为国都,南宋以临安(杭州)为国
都,专著重水陆交通的便利,在这一点没有多方考虑到 ... 上和国防的需要,也是各主
要朝代之所无(但是赵匡胤主张定都于长安或洛阳,因赵光义反对而罢)。
以上所述与一般历史书并无出入。这又和“大历史”有何关系?
从远距离的观点看来,第二帝国经过北魏的孕育,隋及初唐间继承着间架性的组织
和体制,使这个扁平体的社会发育滋长。经过中唐之后,质量上的进步,使各地区参差
不齐,其繁复的情形,超过初唐租庸调的系统所能概括。又在安禄山叛变前后,李唐王
朝企图重新掌握局势的诸种办法,如“括户政策”,用募兵创设十个国防区,削藩镇,
成立神策军,以宦官作监军,都只有局部的功效,与其官僚制度和立国精神相反,而两
税制只有一纸通令,更促进分化的作用,如此只有使唐朝瓦解,及五代十国的出现。
五代十国是一种分裂的局面,概言之,也可以称为军阀割据。然则军人注重实际,
以部曲管理场院,固然将税收增高,但是以地方分权的精神主持之,针对各处状况,也
能造成 ... 与民间的一种联系。又有唐朝留下来的一套法令,所以赵匡胤虽武人而能自
制,又得了赵普这样的一位贤相,定立了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宗旨,就能将一个分裂的帝
国,重新凑并拢来。其注重 ... 技术与财政组织也成为北宋一贯的作风。
可是在诸事发展顺利,统一依计划完成之际,赵宋王朝也预先替自己埋伏了一些日
后的困难。以中央集权代替地方分权,又重新归返到官僚体制,截断了治理者与被治理
者在各地区中一种自然的联系,并且各处数字幅度上的相差更大,技术上更不容易掌握
。上面已经说及,中国已展开一种在南方以水运占优势的经济体制与社会和一个在北方
以畜牧为主的体制与社会。前者过于自信本身外表上和数量上的优势,没有设想到两者
在历史上长期的抗衡,可能决定于彼此在时间上和组织上坚韧性的差异。而且补给线的
长短,也与战场上的进出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因素不可能由当事人一眼看得透彻,即使几十百年之后,整理历史原始资料的
历史家仍没有看清。赵匡胤在公元976年去世之日即算按照传统“盖棺论定”的立场
看来,也算得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而注意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宋太祖赵匡胤自己的
一生宗旨。他曾在武成王庙观两廊所陈历代名将的画像,当场指示应当“功业始终无瑕
”的才配享。因之班超、秦叔宝等二十三人进升﹔张飞关羽等二十二人被退,管仲则特
制塑像奉祀。这也与传统的习惯,总是要哼吟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沉湎于一种悲剧的情调才算得有见识的态度完全相反。只是个人的传记可以盖棺论定
,历史却无法盖棺论定,也没有功业无瑕的朝代。经过太祖的创业,宋朝的历史留下了
不少似是而非的现象: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自始注意国防,偏在 ... 上的
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它的民间经济,也有突出的现象,它却不能掌握这种
优势。它企图注意实际,不受抽象的观念所蒙蔽,而这三百一十九年在它领导之下,所
产生的特出人物,偏是哲学家为多。而“学究”首先出现为一种官衔,其成为一种被讥
讽的对象,也始自宋朝。我们如何解释这些矛盾?
以下各节当提出我们初步的见解。但是即从以上的现象,也可以断言以短距离近视
界的眼光解释中国历史,有它能力所及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