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是由大乘佛教发展出来的吗?-爱游戏官网平台

jan12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乘佛教是由大乘佛教发展出来的吗?

小乘佛教是由大乘佛教发展出来的吗?

顺便问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跟"长老部"或"大众部"有关系吗?

小乘佛教(梵语:hīnayāna),又称声闻乘佛教(梵语: śrāvakayāna)。译自梵语,hīna 意为「小」,yāna 意为乘、车子、教法、或通往解脱之道,合起来,是「小车子」、「小的载具」的意思。这个称呼出现在一至二世纪之间,是大乘佛教(梵语:mahāyāna)对成立在它之前的的各佛教部派的称呼,现代大乘佛教徒也用以称呼南传上座部佛教。因为它的涵义多变,而且充满争议,在学者及佛教徒间,长期存有争议。

对大乘佛教而言,小乘是声闻乘、缘觉乘二乘的合称。因为此二乘修行人,发心狭小,无法济度一切众生,故称小乘。

就历史而言,小乘佛教意指在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时期,所形成的佛教教法。又可以用来指称部派佛教时期,所成立的各个佛教部派。其中上座部的现代继承人,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但是这个称呼对他们来说是有贬意的,所以他们拒绝这个称呼,自称为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观点

大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根据弟子的不同根性,因时因地,而给与不同的教法。这些教法又可以分成三乘。其中,接受四圣谛教法的弟子,因为是从佛亲闻教法,称为声闻乘(梵文sravakayāna),以成为阿罗汉为最高目标。没有亲自得到佛的教导,但以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思维十二缘起法而得到证悟的,称为独觉或缘觉乘(梵文pratyeka-buddhayana),成为辟支佛是他们的目标。这两类人,都只重视自己的修为,而无法帮助他人得到解脱,故称为小乘。而真正的佛弟子,应当以帮助他人解脱为目标,发起大悲心,像这样的佛弟子,被称为菩萨,菩萨才是成为佛的真正道路,因此大乘又称为菩萨乘(梵文bodhisattvayana)。[1]

但是大乘佛教内部对于小乘的看法,有许多分歧。一部份人相信,小乘的教法只是暂时的,不了义的只能阶段性用以接引初机学佛的人,并不究竟。这派可以《维摩诘所说经》为代表[2],认为即使犯了五无间罪的众生,只要修行大乘佛法,也能得到解脱。但是修行小乘佛法,永远无法成佛[3]。

但是另一派的人相信,小乘与大乘虽然修持 ... 不同,但同为通往解脱成佛的 ... 。此派可以以《妙法莲华经》为代表[4],它提出「三车喻」,认为在终极意义上,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两者的意趣并没有差别。圣严法师认为,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应该予以轻视。[5]

北传传承

汉传

随着佛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由印度向东方传入,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同期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大量由梵文译作中文的佛经,当中以安世高译出大量小乘佛经,其中对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为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说一切有部的学说与戒律,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其后小乘佛教在中国的地位被大乘佛教所盖过。

梁朝僧伽婆罗译有《解脱道论》,它的结构和内容与南传佛教里总结佛教理论与实践的论书《清净道论》相一致,引起了十九世纪以来中外学者的兴趣。

玄奘译有论书《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此论是说一切有部理论全面、系统的总结,只在汉传佛教中保存。

汉传佛教的戒律主要传承自法藏部,以《四分律》为主流。至于宗派方面,主要的小乘传承,有俱舍、成实二宗,但是这两个宗派在唐初之后就已经衰微,丧失影响力。

藏传

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传承。但是格鲁派很重视俱舍论的研习,列为五部大论之一。藏传佛教中采用小乘根本说一切有部的戒律,最重要的论着是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根本论》(另译名为《律经》),这部著作同样属于格鲁派重视的五部大论。

源流

传统上对于大众部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大众部起源于窟外集结[1][2]。

南传佛教《岛史》中说,部派分立,开始于佛陀灭度后百年。因为对戒律的看法不同〈十事非法〉,耶舍比丘会集七百上座比丘,在吠离舍集结戒律(七百集结),但东方比丘自行集结。遵守七百集结戒律的僧团,称为上座部,而另外会集成立戒律的僧团,则称大众部[3]。

《异部宗轮论》说,在佛陀灭度后百年,有僧侣名大天,提出五项学说(大天五事),之后他的学说盛行于印度东南方,支持他的僧侣,集结一处,称为大众部。


网站地图